2025年3月19日,清苑教师进修学校国家二级咨询师李俊奇校长走进教育学院,以“积极心理学视角——生命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为数百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且极具价值的心理学讲座。此次讲座旨在“预防为先、赋能成长”,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与生动的案例分析,助力师生构建健康心理心态。
PART.01
剖析生活场景,洞察心理奥秘
讲座开篇,李俊奇校长巧妙选取“妈妈带娃焦虑”“小学生背乘法口诀崩溃”等贴近校园生活的热议现象,借助“情绪传染理论”和“压力应对模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心理健康即生活选择”的理念。着重剖析了“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心理”,点明“沉默亦是伤害链的一环”,引导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审视日常行为背后的社会影响,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PART.02
追溯家庭根源,重塑心理认知
家庭环境对个人心理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李校长指出,父母负面情绪的传递、频繁争吵以及过度控制欲等,都可能成为孩子心理压力的源头,导致其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基于此,李校长提出“新生家庭是心理重塑机遇”的前沿观点,强调新生家庭在塑造健康心理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他通过强调夫妻关系作为家庭核心纽带的关键作用,剖析如何通过不同的关系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进而教育学生如何将不同的关系带入到日后的学习和专业课程中。
此外,李校长通过对比“冲突型”与“合作型”关系案例,总结出“情感美学的三个维度”,即尊重差异的智慧、情绪价值的供给、责任共担的默契。他强调,爱并非本能,而是一种包含关怀、尊重、了解和责任心的能力,并给出“爱的能力公式:关怀×尊重÷控制+责任”,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与深刻思考。
李校长还特别指出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以班里调皮捣蛋的学生为例,阐述了老师的态度和引导方式会对学生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动向神经元角度来看,学生模仿老师行为是一种本能,凸显了师生互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他推荐了相关心理学著作,展示行为习惯例表,并通过视频讲述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的差异,引导大家培养积极心理视角。
PART.03
构建预防体系,守护校园健康
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痛点,李俊奇校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源头预防方面,推行“全员心理护照”制度,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与成长工作坊,实现“早发现、早支持”;在专业赋能上,建立“修己安人”师资培养模型,通过跨学科培训提升教师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能力;在社会联动层面,与医疗机构、社区共建“心理支持联盟”,搭建“学校-家庭-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全方位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
PART.04
经典实验启示,唤醒主体意识
讲座高潮部分,李校长引入1976年兰格与罗丁的经典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阿登屋疗养院中拥有植物养护责任、能自主安排生活的老人,比“被照顾群体”寿命延长18个月,这揭示了“选择权剥夺如何加速心理衰竭”。此结论引发了学生们对“躺平心态危害”的深刻反思,让大家意识到掌控感是心理免疫力的基石。
PART.05
升华生命教育,锚定育人使命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培养‘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追梦者,更是热爱家国的奋斗者。”李俊奇校长以“汶川地震幸存者心理重建”“校园抗疫志愿者心路历程”等案例,阐释了“生命意义感”对心理韧性的塑造作用,呼吁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还对家庭、师生关系以及自身心理状态有了全新的认知。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教育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